当前位置: 资讯 > > 国际资讯 > > 特朗普又任性了一把 ...
正文

特朗普又任性了一把 中东恐怕又要乱

发表时间:2019-03-27 10:18 阅读数:548

将联合国决议和几十年来的国际共识弃之不顾,美国总统特朗普25日正式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拥有主权。这一任性举动引发国际社会普遍担忧,也恐将引发地区局势新动荡。

惹众怒

  惹众怒

  戈兰高地是叙利亚西南部一块狭长地带,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以色列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占领了这一战略要地,实施控制和管辖,拒绝归还叙利亚。国际社会普遍不承认该区域为以色列领土。

  对于特朗普的决定,阿拉伯世界强烈反对。阿盟秘书长阿布·盖特此前表示,美方任何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拥有主权的表态都是对美国在叙以争端问题上一贯立场的严重背离,阿盟完全支持叙利亚对自己被侵占领土的主权。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过发言人表示,戈兰高地的地位并未改变,戈兰高地属于叙利亚。

  与此同时,欧盟、俄罗斯、土耳其等也表示将继续遵守联合国此前的相关决议,不会改变在戈兰高地问题上的立场,并对美国做法表示担忧。

  作为当事方,叙利亚愤怒地表示,美国此举是对叙利亚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公然侵犯,美国已经成为阿拉伯世界的“主要敌人”。

  挺盟友

  特朗普宣布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主权,是在与到访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举行会谈后。

  美方称,做出这一决定是因为伊朗、黎巴嫩真主党等在叙利亚南部采取行动,试图把戈兰高地变成对以色列发动袭击的场所。

  不过,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在此时做出外交立场的转向性决定,与即将到来的以色列大选不无关系,也有其自身考量。

  就戈兰高地归属问题,联合国大会进行过多次投票表决,均以压倒性多数赞成以色列对戈兰高地强加的管辖权为“无效”。美国此前投出的多为弃权票,也有反对票。

  美国25日的决定改变了其过往半个多世纪在此问题上的立场。这是继2017年底不顾国际社会反对,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并在次年5月将其驻以大使馆迁至耶路撒冷后,美国再一次立场鲜明地为以色列“站台”。

  特朗普对媒体说,美以关系牢固,做出这一决定是“早有此意”。内塔尼亚胡则称美方决定具有“历史性”意义。

  以色列定于4月9日举行议会选举,内塔尼亚胡矢志连任总理,但面临巨大压力。美国舆论认为,内塔尼亚胡选择此时访美,旨在向选民展示其与美国领导人的“铁杆”关系,而美国在戈兰高地问题上的表态无疑是为其竞选连任送上的一份“大礼”。

  美国智库威尔逊中心中东问题专家阿伦·戴维·米勒表示,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拥有主权,是特朗普为内塔尼亚胡打出的绝佳“竞选广告”。

  谋私利

  有分析人士指出,自特朗普上台后,美以关系迅速升温,以色列在美国的中东战略尤其是遏制伊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朗普此举是为了进一步稳固两国关系。

  伊朗被特朗普政府视为美在中东利益的最大威胁,美国一直不遗余力在中东构建反伊朗联盟。

  今年以来,美国务卿蓬佩奥两次访问中东,力推组建“阿拉伯版北约”,核心目标是遏制伊朗,而内塔尼亚胡政府是美反伊政策的坚定支持者。美方关于戈兰高地归属的表态,也是其反伊朗战略的组成部分。

  美方举动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即在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争端问题上,美政府将加大对以色列一方的偏袒力度,同时进一步无视和打压阿方诉求。

  影响坏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在戈兰高地问题上站在以色列一边无疑会严重影响中东地区局势,将导致叙利亚与以色列关系更加恶化,而且会刺激中东地区的反美、反以情绪,巴以和谈前景也因此变得更加黯淡,将带来更多动荡和流血冲突,甚至可能使恐怖主义和极端势力借机壮大自身力量。

  美国务院前中东事务高级官员韦恩·怀特认为,未来中东地区的武装分子向区域内的美国人或是美国大使馆发动袭击的几率将增加。

  此外,美方的这一决定也会加剧美国国内政治分裂。在美国学者托马斯·弗里德曼看来,迎合美国国内犹太裔选民也是特朗普政府“力挺”内塔尼亚胡背后的考量因素。

  目前美国政界对于是否支持内塔尼亚胡政府意见不一,部分议员明确反对美国与内塔尼亚胡政府“捆绑”在一起。美国总统与国会研究中心副主任丹·马哈菲对记者表示,未来美国在以色列问题上的党派分歧或将更加严重。

 无论是此次承认戈兰高地归属以色列,还是此前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退出伊核协议,都是特朗普政府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做出的选择,而这其中一次次被忽视和被损害的,则是阿拉伯有关各方的合法利益和中东地区的和平稳定。

  对待领土主权问题岂能任性而为?关于戈兰高地归属的最新表态再次体现了美国政府的霸权主义思维和单边主义政策,必将损害美国的国际形象和公信力。

  事实已经证明,以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为准则,遵循相关国际决议,推动各方通过谈判政治解决争端,才是有助于地区和平稳定的负责任之举。

 


顶部